您瞅瞅,这年头看个体育比赛咋比运动员还累呢?孙颖莎凌晨一点半还在场馆门口嗦泡面,王楚钦蹲在走廊给膝盖敷冰袋,CBA球员更衣室里膏药味比药房还冲——咱体育圈这是咋了?金牌越拿越多,保障咋越活越回去?
昨儿个世界杯赛场可把人气乐了!孙颖莎的场次硬生生排到晚上十点开打,等打完发布会、尿检一套流程整完,回酒店都快凌晨两点了。您猜怎么着?第二天上午十点又得拎着拍子进场!这安排比外卖小哥还狠,人家好歹有电动车充电时间呢。隔壁CBA也不遑多让,孙铭徽刚做完手术两个月就被架上火线,上场13分钟崴了三次脚,教练还搁场边喊:"再坚持五分钟!"
咱掰着指头算笔账:国际乒联去年光世界杯转播权就卖了12.8亿,CBA本赛季赞助收入破25亿。可孙颖莎连个体能教练都没有,热身得蹭男队陪练帮着压腿。您说这钱都去哪儿了?怕不是都给场馆顶棚装金箔了吧?反观NBA球星,人家库里训练时六个康复师围着转,连喝水的吸管都有人给扶着。

这事儿透着股子怪味儿。商家把赛程排得跟赶大集似的,上午篮球下午乒乓晚上速滑,电视转播表比高考课表还满。运动员成了流水线上的零件,打着封闭针上场跟玩俄罗斯轮盘赌似的。您说这是发展体育事业呢,还是搞真人秀博收视率?


上个月菜市场王大爷都看不下去了:"我家卖菜的还知道给三轮车链条上油呢!"这话糙理不糙。您看人全红婵在奥运村还能抽空跳房子玩,咱国内比赛倒好,运动员活得比社畜还社畜。青岛男篮那小伙子累得赛后采访把"感谢教练"说成"感谢外卖",全网笑疯了的背后全是心酸。

说句掏心窝子的,咱不能光盯着金牌数乐呵。当年刘翔跟腱断了举国痛心,如今可别让新伤叠着旧伤成了常态。乒乓球队食堂最近贴了副对联挺应景:"上午场接下午场,场场要命;老伤病加新劳损,损损惊心。"横批:"活着就好"。

各位老铁说说,这体育圈的"驴式赛程",到底该谁挨板子?
